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“胃痛”、“胃痞”、“吞酸”、“嘈杂”等范畴,多与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有关。
脾胃损伤主要有多个情况,即嗜食辛辣,长期饮酒,饮食生冷,损伤脾胃;忧思伤脾,忿怒伤肝,肝胃不和,气郁化火,伤及胃阴,以致升降失常;病久伤络,血脉瘀滞,或见中虚而生寒象。
因此,以上症状可以辨证分为肝胃气滞型、胃热阴虚型、脾胃虚寒型和湿热互结,寒热错杂型等症型。
该病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,肝脾为藏血统血之脏,而胃为多气多血之腑,胃病初起,多在气分,迁延日久,则入血分。
发病的病因虽各有不同,但是病机却有共同之处,即“不通则痛”,要从广义角度去考虑“通”的问题,邪盛以祛邪为主,正虚以养正为先。
具体为:
1.肝胃气滞型:一般表现为胃脘胀满,饱闷不适,食后尤甚,时有嗳气,呕恶泛酸,舌苔薄白或者薄黄,脉象沉弦。
治疗:治以疏肝和胃,理气止痛,方取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2.胃热阴虚型:一般表现为胃脘灼痛或自觉烧灼感,不思饮食,食后饱胀,干呕嗳气,渴喜冷饮,大便干结,舌红苔少且燥,脉细数。
治疗:治以养阴和胃,清热止痛,方取叶氏养胃汤加减。
3.脾胃虚寒型:可见胃脘隐痛,喜按喜暖,纳呆,食后胃脘胀满,或呕吐清涎,面色不华,畏寒,疲乏,舌淡,苔白,脉沉细无力。
治疗:治以温中和胃,益气健脾,方取黄芪建中汤加减。
图片
4.湿热互结,寒热错杂型:可见心下痞痛,时感泛恶,或干呕作哕,肠鸣辘辘,腹泻,便溏或秘结,舌苔薄腻而黄,脉弦或兼滑。
治疗:治宜辛开苦降,健脾化湿,方取半夏泻心汤加减。
(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,侵权删)
http://www.flyermo.cn/disease/xyk/10883.html
标签: